電腦平車圓刀 同步車,同步位置,哪位師傅有視頻讓我看看,
我不小心給搞亂了 我是機修學徒,師傅沒有教會說明白,回分廠了 現在只能求助大神了 大師傅們了 多謝了 廠里還等著用,我有教學視頻,師傅 是同步車,是同步車,修了二十年都沒搞過同步。只要把勾線和偏心調好。能勾線就行嘛。為什么非要管同步
一臺機器重啟的時候,需要一段緊張的調試時間。在工廠,這是產能爬坡的關鍵。人們很樂觀地相信,暫停的機器,可以隨時啟動;眼前的損失,未來可以再賺回來。
暫停鍵,真的只是暫停嗎?
最近跟剛從印度回來的企業高管交流,談到他在新德里的感受。那里的機場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似乎全世界的外國人都在這里,歐洲人、美國人居多。
這些擠向移民局邊防檢查哨所的人群,顯然不是來旅游的。這些人都有一種共同的眼神和熱烈的期望,那就是:到印度來,做生意。
準確地說是到印度建廠!
這不應該是令人驚訝的事情。這是全球化正在卷積的新火山,它正在醞釀噴射前的最后怒火?;鹕竭€沒有爆發,但熱流涌動,煙氣澎湃四濺,人們都可以預見它即將呈現的能量。
這樣充滿了能量的熱土隨處可見。在越南,四下是繁忙的土地和熱切的人群。越南北江省光州工業區在8月份剛批準擴建90公頃工業區,而富士康立刻登記了其中的50公頃。這樣的工廠,未來會雇傭超3萬當地工人。剩下的地盤,則被富士康擺脫不了的老對手立訊精密、晶澳、威海世一電路板、藍思玻璃等所瓜分。
力量在地平線以下活動,供應鏈板塊的大陸架正在發生里程碑般的移動,那正是大陸板塊漂移的前夜。表面上看,一切都還很正常,而地下的移動動作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浮水的鴨子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但腳下的滑動卻是有力的。這樣的障眼法,人們很容易上當。
人們往往以為工廠是最難搬動的,而帶有供應鏈的工廠則更是難以撼動。
這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事實。中國供應鏈堅韌如長城,這給中國制造帶來相當強的防御能力。它在過去五年,一直頑強地抵御著美國政府的貿易關稅和強烈的脫鉤行動。防守是有效的。
防守要面對的攻擊,還有另外一塊全球化的沖擊,那就是東南亞對中國制造的替代性。如果美國的擠壓是兇狠的,那么這場角力則是比拼韌性。最具有攻擊性的對手,主要是越南和印度,他們同樣采用了韌性成長的戰術。
越南的增長是顯著的,它已經成為中國制造出口的橋頭堡。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它變成了中國不可或缺的“近岸制造”,然后駛向歐美等目的地。
越南的人口體量,似乎讓人會容易忽視它。而印度的人口龐大,則一直是最大的威脅。但一個事實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印度的電子產業鏈,都沒有成為像樣的發動機。
是的,印度電子制造,看上去不太可能撼動中國的位置。不過都是備胎,都是強大而成熟的中國工廠的一個小小的補充。那是大餐之后甜食所在的位置。
然而,人們思維定式中,最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就是:火鳥思維。在圣誕節前的每一天早晨,火鳥都是要去吃早餐的。直到有一天,直到有一人的出現。
蘋果公司,或許就是改變命運的這一人,就在這一天。
蘋果從來不是一個市值16萬億人民幣的公司(接近中國2021年GDP的15%),它是一個全球制造的超級節點。蘋果每年會公布全球200家供應商名單,它基本代表了98%的直接之處。這其中,中國大概占比50%,后面再跟著就是股市電子產業的繁榮和富士康、立訊、歌爾等這樣的高科技公司。然而,蘋果幾乎可以決定節點上任何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它只需要將一個耳機訂單摘除,國內巨無霸、年收入達到800億的歌爾,就會立刻癱倒,虛弱的像一棵蘆葦。連續幾天歌爾的股價跌停腰斬的股市踐踏現象,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而它旗下高舉“MEMS傳感器第一股”的歌爾微,正處于IPO已經過會的后續手續階段,也前途未卜。它跟母公司都繼承了同樣的依賴基因:30多億元的收入,超過一半來自蘋果。丟失蘋果的訂單,對于果鏈上的企業而言,有可能就像外科手術摘除器官一樣嚴重。前兩年歐菲光攝影模塊的丟失,讓它此后的前途都顯得晦暗無光。
然而蘋果一直看好中國制造能力,也看好中國市場。這里生產手機占比全球90%。而印度在2021年,則只有3%的產量。本來,這樣可以繼續下去。誰會自斷財路呢?蘋果CEO對中國市場的友好,既不必要刻意拔高,也不需要妄自菲薄。這就是一個商業算盤,噼里啪啦打響之后,這樣的現狀,最令人滿意。
可以說,蘋果在中國的深扎根,是中美經濟一直無法徹底脫鉤的一個重要的縫合器,死死地咬合在一起。美國政府也無可奈何。
但是情況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富士康鄭州,是一個影響時局的城市。屏住呼吸,稍微避開一些不必要的雜音,就能感受到遠處火山頂口上越來越狂暴的呼嘯,越來越響。
富士康在鄭州共有航空港廠區、經開廠區、白沙鎮廠區三大廠區。其中最大的航空港廠區主要生產智能手機。由于受富士康鄭州工廠產能影響,iPhone 14 Pro出貨量低于預期。
上周蘋果公司對鄭州工廠進行了表態,將優先考慮供應鏈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恢復正常生產水平。
然而,看上去是“體貼的蘋果”,背后恐怕是無情的決心。蘋果是全球供應鏈運轉效率最高的商業公司,它無法容忍任何來自對用戶體驗的傷害。而交貨的拖延,則簡直是對商業規則的踐踏。因此,蘋果一定是將幾年來糾結的決心,開始付諸實施。
而印度工廠,則迫不及待地做好了準備。這正是印度國際機場擁擠不堪的場面的真實含義?;鹕降臒焿m,已經四處飄散,提前告知地殼的動靜。
本地供應鏈能否搬遷出去,取決于關鍵的龍頭大廠的行動。然而,這些大廠早已經開始積極運轉起來。不僅是中國臺灣廠商,中國大陸廠商行動更快。立訊早已在印度的地方,購買了場地,非常非常大的場地。
不得不說,這兩年,印度、越南和北美的墨西哥,都正在掌握中國過去20年戰無不勝的招商引資的套路。
墨西哥工廠,正在大力歡迎美國企業。在德州通往墨西哥的高速公路上,到處都是繁忙的卡車。而工業園區的廠房已經蓋好,管道工程水電氣都已備好,只等企業拎包入住。美國企業,完成進入墨西哥的轉廠動作,變得簡單起來。
招工,依然不容易。但當地部門都在行動。大學和本地政府部門,聯合行動。很多大學來找富士康、立訊,直接簽約提供了就業人員。而工業區的區長,則四處拉客人。
一切讓工廠少操心。這意味,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只需要調整決心,順勢而為,就可以為生產做好周邊準備。由于這些代工廠的設備,往往都是蘋果直接購買提供,因此設備廠很容易到工廠去,把設備快速調試,進入生產狀態。
供應鏈的轉移,是有周期的。以前往往需要三年,才能有效建立一個工廠的產能。而現在如此高效的配合,最多一年半,就會完成從開始規劃、到投產、到生產爬坡。而大工廠引發的頭羊效應,則是更大的牽引力。很多小工廠,也會爭相恐后地加入其中。更多來到這里的工廠,相互加力,則會讓以前半干池塘的水越來越多。跟隨大魚們,小魚小蝦會讓池塘生態豐滿,生意盎然。全新的生態湖就會出現。這是替代,它將伴隨著另外一個生態湖的凋落。
這意味著,中國基地在蘋果全球產業鏈,所建立牢不可破的體系,可能只需要一年半、也就是500天的時間,就會見分曉。
而那些被按下來的暫停鍵,并非永遠都處于待命的狀態。就像加熱過的生雞蛋,再也無法回到流動態。
暫停重啟,依然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想象力。有兩個誤解,最需要澄清。
第一是:趕走蘋果,讓華為來替代。
可以說,這種情緒帶有極大的誤導,這是對蘋果和華為在產業的位置,缺乏本質的理解。在電子產業,蘋果無疑是最成功的造鏈者,是“手把手”教會并培養了供應商。蘋果靠一己之力,將中國供應鏈的水平,提到了國際一流的位置。當年的北京精雕,本來是做亞克力板的切割,甚至不被機床行業所認可。然而,蘋果挖掘了精雕的價值,使得后者成為蘋果手機表面加工最犀利的明星。它替代了昂貴的日本發那科,一舉成為3C加工的王者。隨著蘋果手機的每一次迭代,精雕也是越戰越勇。目前,精雕已經成為中國機床最閃亮的招牌,在今年改選的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成為輪值理事長。跟那些北一機床、濟南二機床等老骨干并列在一起。蘋果打造出來這樣的明星很多。蘇州博眾精工的精密夾具和生產線,以及在視覺系統的造詣,讓它快速成長。中國供應鏈的機器配套制造商,真的很爭氣,他們是好鋼。然而鍛造者,離不開蘋果對制造工藝的指導。相對而言,華為更多是萃取者,是將既有的制造能力拿過來使用。華為無疑是中國最能打的鐵打硬漢,令人敬仰,但就打造供應鏈而言,還有差距。這兩天,華為正在帶動國產供應鏈快步爬升,是當前供應鏈大格局下的一種嶄新氣象。需要指出的是,這仍然是一個追趕的動作。
如果在中國市場封殺蘋果,那就是活活地將中國供應鏈按死在一個無法移動的天花板上。且不說就業的悲劇,對于中國整個電子產業的設備、技術升級,將是災難性的停滯。
第二種誤解:趕走富士康,讓比亞迪來替代。
很多人認為,即使富士康走了,也不打緊。它的代工能力,可以由比亞迪,或者立訊來代替。
想法不錯,比亞迪當然是中國制造的卓越者。立訊也是。
然而,富士康的角色,遠遠超越了一個在中國有著80萬員工的企業。它是美國,尤其是蘋果,與中國大地緊密相連的耦合器。不妨說,蘋果對于富士康的信任,會遠遠超過對比亞迪的信任。這些都是龐大的設備資產之后,更加有力的紐帶。
如果富士康搬走了,蘋果的產線就會徹底離開中國嗎?
不會,它依然會留在這里。它會讓比亞迪、立訊來代工。
但是,它在這里的制造的產品,將只會向中國市場本土銷售。
這才是真正的脫鉤。
而這已經有前兆。蘋果或在評估采用長鑫的內存而不是三星或者美光。這個舉動,在美國也引起軒然大波,蘋果也成為受氣筒。
但事情并不簡單。蘋果宣稱采購中國零部件的產品,將不會出口。如果這類采購一旦發生,就意味著,“本土制造本土銷售”。這樣的蘋果產品將不會出口。中國的勞動力,再也無法依靠外匯來獲取財富。國家將變得虛弱起來。
這將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在全球化受益的一次決定性倒退。
如果富士康離開,比亞迪將只能填補有限的空白。富士康鄭州一年320億美金的出口,基本將會煙消云滅。鄭州這里不僅有富士康20萬的員工,還有周邊輻射的上百萬關聯企業,還有大量的技術升級紅利,都會消失。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就是自毀長城,就是自我矮化。
印度制造能夠取代中國嗎?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個國家的一些似乎古怪的特點。然而印度過去這幾年也碰到了政治強人,營商環境也改善了很多。去過印度的人,應該會看到這里隨時燃燒的活力。
而印度,顯然已經注意到了供應鏈大陸板塊的移動趨勢。
有人不在乎地說印度缺電,缺少基礎設施——殊不知這類設施只要有工廠在用,很快就可以建設起來——甚至可以動用中國基建的力量。
印度在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的時候,到2021年,制造業占比GDP要從15.1%達到25%。然而,7年過去了,這個實際數字只有14.1%。反而降低了一個百分點。盡管印度經濟在持續發展,但它豐富廉價的勞動力未能有效地轉向勞動密集型制造業。
這為很多人看衰印度制造,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然而,當地球板塊開始晃動的時候,再小的池塘,也可以變成開闊的大湖大灣。全球的工廠建設者,正在涌向這里。有全球化力量相助—那些力量曾經助推了中國制造的輝煌?,F在重來一遍,而且效率更高,原來大山大河的困難,現在都變成了小溪土坡。
當前正是全球供應鏈的大撞擊大移動的時刻,而這種景象20多年沒有出現過了。人們肯定對此是太陌生了。不得不提醒的是,未來三十年,印度仍然是唯一能夠威脅中國制造地位的大國。它的人口跟中國相當,而平均年齡比中國人小11歲。
其實,我們根本不在乎印度會怎么成長。然而,它搬動的墻磚,是咱家長城腳下的地基。這件事情,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富士康2021年的集團營收約為人民幣1.4萬億,比2020年度增長11.92%。它的出口量占中國大陸出口總額近4%。這其中,鄭州工廠貢獻巨大,它生產了蘋果最暢銷機型的50%以上的產量。它獨自一個企業,就支撐了河南這樣一個人口大省60%的出口產值。
然而,如此興旺的企業,真的就屬于當地嗎?它跟鄭州,綁定強度有多大?
不妨把鏡頭搖向昔日的電子明星城市:天津。
天津是中國電子制造的最早崛起的明星。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以說電子行業所有的榮光,都集中在天津。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手機產量達到1億部,約占全球手機總產量的10%,占中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作為信息產品的龍頭城市,消費者對天津制造也極為信賴,購買BP機、大哥大,誰能搞一臺天津廠出廠的,就跟購買德國原裝汽車是一樣的心理。
然而,這個產業后來就沒落了。三星電子離開中國去了越南,摩托羅拉則一蹶不振,而電子產業在天津似乎被連根拔起。只有九安電子醫療、天地偉業安防等頑強地活了下來。
為什么會這樣?
電子產品自有它的發展特點。電子產業的根植性很低,很難扶持本地的廠商。
電子產品主要分為三段。一個是產品設計,每一個廠家都會自己把持。
第二塊是電子加工。這一塊成熟度很高,采用的都是貼片機這樣高速運轉的設備。這一塊是最講究良率的,現場的人員素質、切換產線的效率就是關鍵保障。這正是考驗加工廠能力最重要的地方。非??量?,產量大,質量嚴。
這次歌爾訂單被蘋果罰單,就是因為耳機里的點膠工藝出現大問題。
第三塊是元器件,這些往往都是大量采購,標準化度也極高。只要定好型號,四處采購都是一樣的。除了標準化之外,這些元器件最大的特點就是輕便。
因此物流運輸最為簡單,因此加工廠,往往并不在乎是不是就在本地。
不妨說,電子行業是一個打包帶走的產業。當年三星在天津的時候,幾乎都是韓國直接帶來的配套商,只有一點點跟本地的粘連。
天津是當年中國赫赫有名的儀表四大基地,天津電子儀表局就是最典型的管理者。天津原來好幾個國營電子廠都有自己的生產車間,在電子方面形成加工能力。
三星、LG、包括摩托羅拉進入天津的時候,跟當時的電子儀表局合資成立了一些廠,就是依靠這些加工廠的能力。這個對本地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輻射。九安剛開始起步的加工廠,就是得益于這種合資留下的電子塑料廠加工能力。自然,還有一些人員的血脈。
既然天津市也沒有配套的企業跟進,那么,當三星搬走的時候,打包帶走。而天津電子產業,也跟著大面積一并衰落。
不同行業,屬性不同。
例如工業之母的模具行就不一樣。模具行業是定制化,需要依靠在本地化建立起來研發和制造能力。而且由于模具成品的重量問題,物流成本是不可忽略的。這些原因,都使得龍頭企業,跟本地建立更強的聯系。
當年天津夏利扶持了一批模具廠,現在雖然夏利汽車已經成為一個歷史的符號,但它扶持的模具行業,依然在本地生龍活虎。
這表明,只有形成復雜的行業,才能在本地化建立支撐。根系越深,未來企業搬走的時候就越難,為本地也就留下豐富的就業拉動力。而在天津電子最繁榮的時候,這樣的供應鏈設計,被有意無意地從工業規劃的藍圖中擦掉了。
繁榮之下,就忽略了特別的設計。
天津九安這個醫療器械龍頭,已經成為股市印鈔機,備受關注。然而,這樣電子龍頭,真的就屬于天津本地的制造業繁榮嗎?
九安之所以在天津,顯然不是因為這里的配套能力,直接說,離珠三角差的太遠。不得不說,這個企業也難免會考慮是否要搬遷。但九安創始人是天津大學畢業的,團隊都來自天津,由于這樣的歷史原因,才沒有整個搬走去珠三角吧。
當年微軟選擇了西雅圖這一美國西北部的重要工業中心,而非新明星之地的硅谷,就是因為蓋茨本人是西雅圖出生。
九安依然留在天津,人情因素自然不可避免。其次就是利潤。九安的塑料件、模具商、橡膠件等很多是來自長三角,而元器件往往來自珠三角的。醫療電子設備,技術含量和利潤率,都比普通的電子產品要稍微要高一些。不算太高的物流能力,加上自己的盈利能力,可以消化掉周圍配套能力不強而產生的那些額外的成本。
同樣,天地偉業的攝像頭、塑料部件也都是從浙江采購。這些,都有物流成本的天生劣勢。
然而,這些刺眼的不利,本來是需要市政府進行通盤考慮配套供應鏈的,否則遲早是一個隱患。吉利汽車在大同的新能源汽車,就痛楚地感受到配套的營養不良。每輛車的模具,就要格外負擔從浙江運輸過來的2600元的成本。這種消耗,如何可以持久?然而,本地的配套,絕不是一個廠家能夠解決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操心,未來可能就啥也沒有。
天津的儀表最后終是垮掉了,剩下的中環電子現在算是一支少見的血脈流派。它旗下的中環光伏,最早也是做電子材料。2000年前后,做電視機CRT顯像管的硅整流器。當CRT被液晶電視干掉的時候,也差點死了;但它同時也做光伏材料,趕上光伏崛起,一炮打響。這個中環光伏,2020年被TCL集團給收購了。
跟九安、天地偉業等一起,這都算是天津電子昔日榮光所下來的少數余暉。
如果抬眼望過去,這些光線就會漫過一個城市的邊際,成為整個中國工業刺眼的光芒。那些被撕裂過的肌腱,再難復原原有的彈性活力。
全球供應鏈正在處于大變局的狀態,供應鏈大陸板塊漂移正處于激烈撕裂的前夜。有人正在天空中垂掛鐵幕,有人正在地下挖墻腳。生死時速時刻,也有生死“失速”。
暫停鍵,不是想重啟就會重啟。長腳的供應鏈,邁開了腳,就很難再回來。三星電子搬到越南的時候,整個配套供應鏈直接打包帶走,投放到越南。這對于當下掌控力更強的蘋果,和制造能力爐火純青的富士康,都并非難事。難道,昔日電子產業輝煌的天津,會是當前鄭州要去的方向嗎?
消費電子行業就是一個打包帶走的產業。
輕輕地走,如同輕輕地來,
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新德里印度政府官員日前表示,富士康在未來兩年內,決定將南方工廠基地既有的1.7萬名工人,擴增到7萬。
暫停鍵,真的只是暫停嗎?
忙碌的新德里機場
最近跟剛從印度回來的企業高管交流,談到他在新德里的感受。那里的機場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似乎全世界的外國人都在這里,歐洲人、美國人居多。
這些擠向移民局邊防檢查哨所的人群,顯然不是來旅游的。這些人都有一種共同的眼神和熱烈的期望,那就是:到印度來,做生意。
準確地說是到印度建廠!
這不應該是令人驚訝的事情。這是全球化正在卷積的新火山,它正在醞釀噴射前的最后怒火?;鹕竭€沒有爆發,但熱流涌動,煙氣澎湃四濺,人們都可以預見它即將呈現的能量。
這樣充滿了能量的熱土隨處可見。在越南,四下是繁忙的土地和熱切的人群。越南北江省光州工業區在8月份剛批準擴建90公頃工業區,而富士康立刻登記了其中的50公頃。這樣的工廠,未來會雇傭超3萬當地工人。剩下的地盤,則被富士康擺脫不了的老對手立訊精密、晶澳、威海世一電路板、藍思玻璃等所瓜分。
力量在地平線以下活動,供應鏈板塊的大陸架正在發生里程碑般的移動,那正是大陸板塊漂移的前夜。表面上看,一切都還很正常,而地下的移動動作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浮水的鴨子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但腳下的滑動卻是有力的。這樣的障眼法,人們很容易上當。
人們往往以為工廠是最難搬動的,而帶有供應鏈的工廠則更是難以撼動。
這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事實。中國供應鏈堅韌如長城,這給中國制造帶來相當強的防御能力。它在過去五年,一直頑強地抵御著美國政府的貿易關稅和強烈的脫鉤行動。防守是有效的。
防守要面對的攻擊,還有另外一塊全球化的沖擊,那就是東南亞對中國制造的替代性。如果美國的擠壓是兇狠的,那么這場角力則是比拼韌性。最具有攻擊性的對手,主要是越南和印度,他們同樣采用了韌性成長的戰術。
越南的增長是顯著的,它已經成為中國制造出口的橋頭堡。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它變成了中國不可或缺的“近岸制造”,然后駛向歐美等目的地。
越南的人口體量,似乎讓人會容易忽視它。而印度的人口龐大,則一直是最大的威脅。但一個事實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印度的電子產業鏈,都沒有成為像樣的發動機。
是的,印度電子制造,看上去不太可能撼動中國的位置。不過都是備胎,都是強大而成熟的中國工廠的一個小小的補充。那是大餐之后甜食所在的位置。
然而,人們思維定式中,最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就是:火鳥思維。在圣誕節前的每一天早晨,火鳥都是要去吃早餐的。直到有一天,直到有一人的出現。
改變命運的人
蘋果公司,或許就是改變命運的這一人,就在這一天。
蘋果從來不是一個市值16萬億人民幣的公司(接近中國2021年GDP的15%),它是一個全球制造的超級節點。蘋果每年會公布全球200家供應商名單,它基本代表了98%的直接之處。這其中,中國大概占比50%,后面再跟著就是股市電子產業的繁榮和富士康、立訊、歌爾等這樣的高科技公司。然而,蘋果幾乎可以決定節點上任何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它只需要將一個耳機訂單摘除,國內巨無霸、年收入達到800億的歌爾,就會立刻癱倒,虛弱的像一棵蘆葦。連續幾天歌爾的股價跌停腰斬的股市踐踏現象,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而它旗下高舉“MEMS傳感器第一股”的歌爾微,正處于IPO已經過會的后續手續階段,也前途未卜。它跟母公司都繼承了同樣的依賴基因:30多億元的收入,超過一半來自蘋果。丟失蘋果的訂單,對于果鏈上的企業而言,有可能就像外科手術摘除器官一樣嚴重。前兩年歐菲光攝影模塊的丟失,讓它此后的前途都顯得晦暗無光。
然而蘋果一直看好中國制造能力,也看好中國市場。這里生產手機占比全球90%。而印度在2021年,則只有3%的產量。本來,這樣可以繼續下去。誰會自斷財路呢?蘋果CEO對中國市場的友好,既不必要刻意拔高,也不需要妄自菲薄。這就是一個商業算盤,噼里啪啦打響之后,這樣的現狀,最令人滿意。
可以說,蘋果在中國的深扎根,是中美經濟一直無法徹底脫鉤的一個重要的縫合器,死死地咬合在一起。美國政府也無可奈何。
但是情況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富士康鄭州,是一個影響時局的城市。屏住呼吸,稍微避開一些不必要的雜音,就能感受到遠處火山頂口上越來越狂暴的呼嘯,越來越響。
富士康在鄭州共有航空港廠區、經開廠區、白沙鎮廠區三大廠區。其中最大的航空港廠區主要生產智能手機。由于受富士康鄭州工廠產能影響,iPhone 14 Pro出貨量低于預期。
上周蘋果公司對鄭州工廠進行了表態,將優先考慮供應鏈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恢復正常生產水平。
然而,看上去是“體貼的蘋果”,背后恐怕是無情的決心。蘋果是全球供應鏈運轉效率最高的商業公司,它無法容忍任何來自對用戶體驗的傷害。而交貨的拖延,則簡直是對商業規則的踐踏。因此,蘋果一定是將幾年來糾結的決心,開始付諸實施。
而印度工廠,則迫不及待地做好了準備。這正是印度國際機場擁擠不堪的場面的真實含義?;鹕降臒焿m,已經四處飄散,提前告知地殼的動靜。
本地供應鏈能否搬遷出去,取決于關鍵的龍頭大廠的行動。然而,這些大廠早已經開始積極運轉起來。不僅是中國臺灣廠商,中國大陸廠商行動更快。立訊早已在印度的地方,購買了場地,非常非常大的場地。
不得不說,這兩年,印度、越南和北美的墨西哥,都正在掌握中國過去20年戰無不勝的招商引資的套路。
墨西哥工廠,正在大力歡迎美國企業。在德州通往墨西哥的高速公路上,到處都是繁忙的卡車。而工業園區的廠房已經蓋好,管道工程水電氣都已備好,只等企業拎包入住。美國企業,完成進入墨西哥的轉廠動作,變得簡單起來。
招工,依然不容易。但當地部門都在行動。大學和本地政府部門,聯合行動。很多大學來找富士康、立訊,直接簽約提供了就業人員。而工業區的區長,則四處拉客人。
一切讓工廠少操心。這意味,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只需要調整決心,順勢而為,就可以為生產做好周邊準備。由于這些代工廠的設備,往往都是蘋果直接購買提供,因此設備廠很容易到工廠去,把設備快速調試,進入生產狀態。
供應鏈的轉移,是有周期的。以前往往需要三年,才能有效建立一個工廠的產能。而現在如此高效的配合,最多一年半,就會完成從開始規劃、到投產、到生產爬坡。而大工廠引發的頭羊效應,則是更大的牽引力。很多小工廠,也會爭相恐后地加入其中。更多來到這里的工廠,相互加力,則會讓以前半干池塘的水越來越多。跟隨大魚們,小魚小蝦會讓池塘生態豐滿,生意盎然。全新的生態湖就會出現。這是替代,它將伴隨著另外一個生態湖的凋落。
這意味著,中國基地在蘋果全球產業鏈,所建立牢不可破的體系,可能只需要一年半、也就是500天的時間,就會見分曉。
而那些被按下來的暫停鍵,并非永遠都處于待命的狀態。就像加熱過的生雞蛋,再也無法回到流動態。
對龍頭的誤解
暫停重啟,依然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想象力。有兩個誤解,最需要澄清。
第一是:趕走蘋果,讓華為來替代。
可以說,這種情緒帶有極大的誤導,這是對蘋果和華為在產業的位置,缺乏本質的理解。在電子產業,蘋果無疑是最成功的造鏈者,是“手把手”教會并培養了供應商。蘋果靠一己之力,將中國供應鏈的水平,提到了國際一流的位置。當年的北京精雕,本來是做亞克力板的切割,甚至不被機床行業所認可。然而,蘋果挖掘了精雕的價值,使得后者成為蘋果手機表面加工最犀利的明星。它替代了昂貴的日本發那科,一舉成為3C加工的王者。隨著蘋果手機的每一次迭代,精雕也是越戰越勇。目前,精雕已經成為中國機床最閃亮的招牌,在今年改選的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成為輪值理事長。跟那些北一機床、濟南二機床等老骨干并列在一起。蘋果打造出來這樣的明星很多。蘇州博眾精工的精密夾具和生產線,以及在視覺系統的造詣,讓它快速成長。中國供應鏈的機器配套制造商,真的很爭氣,他們是好鋼。然而鍛造者,離不開蘋果對制造工藝的指導。相對而言,華為更多是萃取者,是將既有的制造能力拿過來使用。華為無疑是中國最能打的鐵打硬漢,令人敬仰,但就打造供應鏈而言,還有差距。這兩天,華為正在帶動國產供應鏈快步爬升,是當前供應鏈大格局下的一種嶄新氣象。需要指出的是,這仍然是一個追趕的動作。
如果在中國市場封殺蘋果,那就是活活地將中國供應鏈按死在一個無法移動的天花板上。且不說就業的悲劇,對于中國整個電子產業的設備、技術升級,將是災難性的停滯。
第二種誤解:趕走富士康,讓比亞迪來替代。
很多人認為,即使富士康走了,也不打緊。它的代工能力,可以由比亞迪,或者立訊來代替。
想法不錯,比亞迪當然是中國制造的卓越者。立訊也是。
然而,富士康的角色,遠遠超越了一個在中國有著80萬員工的企業。它是美國,尤其是蘋果,與中國大地緊密相連的耦合器。不妨說,蘋果對于富士康的信任,會遠遠超過對比亞迪的信任。這些都是龐大的設備資產之后,更加有力的紐帶。
如果富士康搬走了,蘋果的產線就會徹底離開中國嗎?
不會,它依然會留在這里。它會讓比亞迪、立訊來代工。
但是,它在這里的制造的產品,將只會向中國市場本土銷售。
這才是真正的脫鉤。
而這已經有前兆。蘋果或在評估采用長鑫的內存而不是三星或者美光。這個舉動,在美國也引起軒然大波,蘋果也成為受氣筒。
但事情并不簡單。蘋果宣稱采購中國零部件的產品,將不會出口。如果這類采購一旦發生,就意味著,“本土制造本土銷售”。這樣的蘋果產品將不會出口。中國的勞動力,再也無法依靠外匯來獲取財富。國家將變得虛弱起來。
這將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在全球化受益的一次決定性倒退。
如果富士康離開,比亞迪將只能填補有限的空白。富士康鄭州一年320億美金的出口,基本將會煙消云滅。鄭州這里不僅有富士康20萬的員工,還有周邊輻射的上百萬關聯企業,還有大量的技術升級紅利,都會消失。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就是自毀長城,就是自我矮化。
過去不能,不代表現在不可以
印度制造能夠取代中國嗎?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個國家的一些似乎古怪的特點。然而印度過去這幾年也碰到了政治強人,營商環境也改善了很多。去過印度的人,應該會看到這里隨時燃燒的活力。
而印度,顯然已經注意到了供應鏈大陸板塊的移動趨勢。
有人不在乎地說印度缺電,缺少基礎設施——殊不知這類設施只要有工廠在用,很快就可以建設起來——甚至可以動用中國基建的力量。
印度在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的時候,到2021年,制造業占比GDP要從15.1%達到25%。然而,7年過去了,這個實際數字只有14.1%。反而降低了一個百分點。盡管印度經濟在持續發展,但它豐富廉價的勞動力未能有效地轉向勞動密集型制造業。
這為很多人看衰印度制造,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然而,當地球板塊開始晃動的時候,再小的池塘,也可以變成開闊的大湖大灣。全球的工廠建設者,正在涌向這里。有全球化力量相助—那些力量曾經助推了中國制造的輝煌?,F在重來一遍,而且效率更高,原來大山大河的困難,現在都變成了小溪土坡。
當前正是全球供應鏈的大撞擊大移動的時刻,而這種景象20多年沒有出現過了。人們肯定對此是太陌生了。不得不提醒的是,未來三十年,印度仍然是唯一能夠威脅中國制造地位的大國。它的人口跟中國相當,而平均年齡比中國人小11歲。
其實,我們根本不在乎印度會怎么成長。然而,它搬動的墻磚,是咱家長城腳下的地基。這件事情,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城市往事
富士康2021年的集團營收約為人民幣1.4萬億,比2020年度增長11.92%。它的出口量占中國大陸出口總額近4%。這其中,鄭州工廠貢獻巨大,它生產了蘋果最暢銷機型的50%以上的產量。它獨自一個企業,就支撐了河南這樣一個人口大省60%的出口產值。
然而,如此興旺的企業,真的就屬于當地嗎?它跟鄭州,綁定強度有多大?
不妨把鏡頭搖向昔日的電子明星城市:天津。
天津是中國電子制造的最早崛起的明星。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以說電子行業所有的榮光,都集中在天津。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手機產量達到1億部,約占全球手機總產量的10%,占中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作為信息產品的龍頭城市,消費者對天津制造也極為信賴,購買BP機、大哥大,誰能搞一臺天津廠出廠的,就跟購買德國原裝汽車是一樣的心理。
然而,這個產業后來就沒落了。三星電子離開中國去了越南,摩托羅拉則一蹶不振,而電子產業在天津似乎被連根拔起。只有九安電子醫療、天地偉業安防等頑強地活了下來。
為什么會這樣?
電子產品自有它的發展特點。電子產業的根植性很低,很難扶持本地的廠商。
電子產品主要分為三段。一個是產品設計,每一個廠家都會自己把持。
第二塊是電子加工。這一塊成熟度很高,采用的都是貼片機這樣高速運轉的設備。這一塊是最講究良率的,現場的人員素質、切換產線的效率就是關鍵保障。這正是考驗加工廠能力最重要的地方。非??量?,產量大,質量嚴。
這次歌爾訂單被蘋果罰單,就是因為耳機里的點膠工藝出現大問題。
第三塊是元器件,這些往往都是大量采購,標準化度也極高。只要定好型號,四處采購都是一樣的。除了標準化之外,這些元器件最大的特點就是輕便。
因此物流運輸最為簡單,因此加工廠,往往并不在乎是不是就在本地。
不妨說,電子行業是一個打包帶走的產業。當年三星在天津的時候,幾乎都是韓國直接帶來的配套商,只有一點點跟本地的粘連。
天津是當年中國赫赫有名的儀表四大基地,天津電子儀表局就是最典型的管理者。天津原來好幾個國營電子廠都有自己的生產車間,在電子方面形成加工能力。
三星、LG、包括摩托羅拉進入天津的時候,跟當時的電子儀表局合資成立了一些廠,就是依靠這些加工廠的能力。這個對本地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輻射。九安剛開始起步的加工廠,就是得益于這種合資留下的電子塑料廠加工能力。自然,還有一些人員的血脈。
既然天津市也沒有配套的企業跟進,那么,當三星搬走的時候,打包帶走。而天津電子產業,也跟著大面積一并衰落。
不同行業,屬性不同。
例如工業之母的模具行就不一樣。模具行業是定制化,需要依靠在本地化建立起來研發和制造能力。而且由于模具成品的重量問題,物流成本是不可忽略的。這些原因,都使得龍頭企業,跟本地建立更強的聯系。
當年天津夏利扶持了一批模具廠,現在雖然夏利汽車已經成為一個歷史的符號,但它扶持的模具行業,依然在本地生龍活虎。
這表明,只有形成復雜的行業,才能在本地化建立支撐。根系越深,未來企業搬走的時候就越難,為本地也就留下豐富的就業拉動力。而在天津電子最繁榮的時候,這樣的供應鏈設計,被有意無意地從工業規劃的藍圖中擦掉了。
繁榮之下,就忽略了特別的設計。
天津九安這個醫療器械龍頭,已經成為股市印鈔機,備受關注。然而,這樣電子龍頭,真的就屬于天津本地的制造業繁榮嗎?
九安之所以在天津,顯然不是因為這里的配套能力,直接說,離珠三角差的太遠。不得不說,這個企業也難免會考慮是否要搬遷。但九安創始人是天津大學畢業的,團隊都來自天津,由于這樣的歷史原因,才沒有整個搬走去珠三角吧。
當年微軟選擇了西雅圖這一美國西北部的重要工業中心,而非新明星之地的硅谷,就是因為蓋茨本人是西雅圖出生。
九安依然留在天津,人情因素自然不可避免。其次就是利潤。九安的塑料件、模具商、橡膠件等很多是來自長三角,而元器件往往來自珠三角的。醫療電子設備,技術含量和利潤率,都比普通的電子產品要稍微要高一些。不算太高的物流能力,加上自己的盈利能力,可以消化掉周圍配套能力不強而產生的那些額外的成本。
同樣,天地偉業的攝像頭、塑料部件也都是從浙江采購。這些,都有物流成本的天生劣勢。
然而,這些刺眼的不利,本來是需要市政府進行通盤考慮配套供應鏈的,否則遲早是一個隱患。吉利汽車在大同的新能源汽車,就痛楚地感受到配套的營養不良。每輛車的模具,就要格外負擔從浙江運輸過來的2600元的成本。這種消耗,如何可以持久?然而,本地的配套,絕不是一個廠家能夠解決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操心,未來可能就啥也沒有。
天津的儀表最后終是垮掉了,剩下的中環電子現在算是一支少見的血脈流派。它旗下的中環光伏,最早也是做電子材料。2000年前后,做電視機CRT顯像管的硅整流器。當CRT被液晶電視干掉的時候,也差點死了;但它同時也做光伏材料,趕上光伏崛起,一炮打響。這個中環光伏,2020年被TCL集團給收購了。
跟九安、天地偉業等一起,這都算是天津電子昔日榮光所下來的少數余暉。
如果抬眼望過去,這些光線就會漫過一個城市的邊際,成為整個中國工業刺眼的光芒。那些被撕裂過的肌腱,再難復原原有的彈性活力。
全球供應鏈正在處于大變局的狀態,供應鏈大陸板塊漂移正處于激烈撕裂的前夜。有人正在天空中垂掛鐵幕,有人正在地下挖墻腳。生死時速時刻,也有生死“失速”。
暫停鍵,不是想重啟就會重啟。長腳的供應鏈,邁開了腳,就很難再回來。三星電子搬到越南的時候,整個配套供應鏈直接打包帶走,投放到越南。這對于當下掌控力更強的蘋果,和制造能力爐火純青的富士康,都并非難事。難道,昔日電子產業輝煌的天津,會是當前鄭州要去的方向嗎?
消費電子行業就是一個打包帶走的產業。
輕輕地走,如同輕輕地來,
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小記:并非只有增加軍隊才可怕
新德里印度政府官員日前表示,富士康在未來兩年內,決定將南方工廠基地既有的1.7萬名工人,擴增到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