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車做針織面料解決
由于針織面料的特殊性,在制作處理時要特別注意,不論是輕巧纖薄還是堅韌厚重的面料都要選擇匹配的縫紉機配件和縫制工藝,如果應用不當則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縫制尼龍類的針織面料會出現面料之間的移位現象;大多數針織面料易出現縫合位縮皺的情況;不合適的送布牙和縫針可能造成織物的脫圈和破圈;縫制毛衣和被氈面料時輸送困難;處理圍巾和絲襪會因送布牙的牙痕導致損壞等。 面料移位解決法
壓腳壓著面料配合送布牙的上下動作來運動。縫合時兩層面料由送布牙和壓腳一起輸送,上層由于壓腳造成的摩擦阻力較大會比下層輸送稍慢,形成上、下層面料出現層塊移位的現象。每針步的移位程度雖然很小,但積累起來的移位距離就會較大。解決的方法是,要盡量減少壓腳對面料產生的壓力;在平縫機和包縫機上可采用具有腳牙輸送系統或針牙輸送系統,前者是壓腳與送布牙同步移動,后者是車針、壓腳與送布牙同步移動;還可以合理選用浮搖壓腳(或塑料壓腳),配合送布牙一起輸送面料,以減少摩擦力、高溫及靜電造成的移位影響。這種壓腳尤其適合輕薄面料,不太適合縫合厚重和彈性的針織面料。
縫合縮皺解決法
處理輕薄面料,如果送布牙的齒距過大,面料可能在齒與齒之間下陷或順著送布牙的輪廓變成波浪狀,導致縫合處形成縮皺。而采用細密齒(1.0mm~1.6mm)可以減少面料在齒之間的下陷程度,自然避免了縫口縮皺。厚重面料則相反,面料下陷對于厚重面料的輸送是必須的,只是下層面料在齒之間下陷,上層面料就不能暢順地輸送。因此當縫合厚重面料時,不但下層面料需要下陷,上層也要下陷,選擇齒距為2.5mm的送布牙就特別適合毛衣、羅紋面料、毛氈等面料的縫制。
牙痕解決法
對于絲襪等輕薄和柔軟的針織面料,普通的送布牙會使壓腳夾著的面料損壞而留下牙痕,應采用沒有尖齒的塑料送布牙或將齒尖磨滑,或根據需要選擇送布牙的齒行數目。但切勿將齒尖磨平,因為齒過平在輸送面料時會導致面料左右滑動。送布牙的齒行數目不合理是形成歪曲縫口的另一個主要因素。單行齒的送布牙由于壓腳夾著面料較少,會使面料左右滑動,因此只適合用來縫制手帕的彎角和絲襪的襪口等需要歪曲縫口的位置;雙行齒的送布牙在行與行之間有一條寬的坑道,可有效避免輸送面料產生左右滑動的情況;三行齒的送布牙在落針點的前端安裝一行齒,輸送面料及將布邊縫成直線時可防止面料向兩旁歪斜。
脫圈破圈解決法
首先,選擇適合的縫針。針織物是成圈結構織物,不適合的縫針會使紗線斷裂或線圈失去穿套連接,紗線會按一定方向脫散,使線圈與線圈發生分離現象。因此,縫制針織面料采用圓頭針,利用圓形的尖端把紗線撥開,使縫針可以在紗線之間的空隙上下運動而不損壞紗線。歐洲針選用公制針號65~80,日本針選用9~12號都較適合中薄厚度的針織面料。
其次,控制好縫制速度。縫制速度越快,縫針溫度越高,縫針產生高溫把線熔化或把布中的紗線燙熔,并殘留縫針上繼續損壞其它紗線,特別是采用人造纖維制造的紗線或縫紉線。因此,控制縫制速度是關鍵,可采用小風管對縫針吹風降溫,也可噴一種名為“適力抗”的液體,使縫針降溫和抗粘貼的效果。
彈性保持解決法
針織面料伸縮大、容易變形,縫制時要采用適合的縫紉線和線跡種類。普通棉線沒有彈性,不宜用于針織面料上;較適合的縫線有兩種:一種是人造纖維絲的包芯線,伸縮力強、不易拉斷,能配合面料的性質;另一種是價格比較適中的100%聚酯纖維制造的縫紉線。配合針織面料彈性的線跡種類有100級單線鏈式線跡、400級多線鏈式線跡、300級鎖式線跡。針織布料彈性大可采用鏈式線跡,這種線跡伸縮力大、不易拉斷,特別適用于長的縫口;對于沒有彈性的部位、要固定的部位或裝飾位置,可采用線跡結構較緊的鎖式線跡處理。(轉載于中國縫紉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