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陽湖 于 2013-5-31 15:52 編輯
淺談縫紉機供油系統的主要種類及工作原理
供油系統是縫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供油泵是供油系統的核心。在縫紉機中,由于受空間、使用條件的限制,使用的油泵主要分為齒輪泵、離心葉輪泵和柱塞泵。這些泵的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供油量大、使用可靠、壽命長、制造容易、維修方便、價格便宜。但也有不少缺點,如噪聲較大、對密封要求高、密封件容易老化、出口壓力小等。 (1)齒輪泵 齒輪泵又分為外嚙合齒輪泵和內嚙合齒輪泵,如圖2-30所示。
QQ截圖20130531142913.png (176.69 KB, 下載次數: 118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1 14:48 上傳
外嚙合齒輪泵通常由泵體、一對大小相等的圓柱齒輪、端蓋、濾網、齒輪軸組成,泵體或端蓋)上有進油孔和出油孔。齒輪泵一般通過螺旋齒輪(或蝸輪蝸桿)與傳動軸相連,有的也采取其他方式單獨傳動。工作時依靠泵體的特殊形狀與齒輪成動配合下的密封狀態,通過齒輪輪齒之間的空隙把油從一側愉送到另一側. 內嚙合齒輪泵(也稱轉子泵)通常由泵體、外齒輪(外轉子)、內齒輪(內轉子)、端蓋、濾網、油泵軸、銷釘組成,端蓋上有進油孔,泵體上有出油孔。內嚙合齒輪泵工作時依靠內外齒輪(轉子)形狀的配合,使內外齒輪輪齒之間的空隙在運轉中不斷變大和縮小,把油不斷吸人和擠出內外齒輪輪齒之間的空隙,實現泵油。 (2)離心泵 葉輪式離心泵通常由泵體、葉輪、油泵軸、端蓋、濾網組成,端蓋上有進油孔,泵體上有出油孔。葉輪式離心泵一般通過插接方式與豎軸相連。工作時依靠葉輪轉動產生的離心力把油吸人和壓出泵體,見圖2-31.
QQ截圖20130531142938.png (162.56 KB, 下載次數: 124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1 14:49 上傳
(3)凸輪柱塞泵
縫紉機上使用的凸輪柱塞泵如圖2-32、圖2-33所示,主要由凸輪、柱塞、彈簧、壓簧片、壓簧片螺絲、外套筒組成,外套筒上另有進油孔和出油孔。由于凸輪是在外套筒內旋轉,所以凸輪的凹陷部分在外套筒內形成空腔,還由于柱塞的分隔作用,當空腔剛到達并越過柱塞中心位置時,在柱塞進油孔一側形成負壓,機油被吸人空腔,’隨著凸輪的轉動空腔被吸滿機油,在外套筒的封閉作用下,空腔內的機油被繼續往前輸送,當吸滿油的空腔到達柱塞時,由于柱塞的阻隔,隨著凸輪的轉動,空腔內的機油被壓出出油孔.
QQ截圖20130531144300.png (120.21 KB, 下載次數: 12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1 14:49 上傳
QQ截圖20130531144317.png (245.46 KB, 下載次數: 11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1 14:49 上傳
近年來,隨著加工技術的發展,汽車用油泵——擺線轉子泵被應用到縫紉機中,特別是對一些全封閉自動潤滑系統的機種,如包縫機、繃縫機。它具有以下優點: 一、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輸油量大 擺線轉子泵系采用內外轉子嚙合的結構,齒數少,結構尺寸緊湊,不借助其他隔離元件便能形成密封腔,其零件數量少。 二、運轉平穩,噪音小 擺線轉子泵內外轉子齒數只差一齒,它們做相對運動時,齒面滑動速度小,嚙合點在不斷地沿著內外轉子的齒廓移動,因此,兩轉子齒面的相互磨損小。由于吸油腔和排油腔的包絡角度大,接近145°,吸油和排油時間都比較充分,因此,油流比較平穩,運動也比較平穩,且噪音明顯低于齒輪泵。 三、高速特性好 對于一般的漸開線齒輪泵,如果轉速過高,則因離心力的作用將會導致齒谷充油不足形成“空穴”,使泵的效率下降,因此,其轉速很少超過3 000rpm,圓周速度在5~6m/s以內。對于擺線轉子泵,吸排油角度范圍大,在高速旋轉時,離心力的作用有利于油液在齒谷內的充填,不會產生有害的“空穴”現象,因此,擺線轉子泵的轉速范圍可在幾百至近萬轉。 這種泵的缺點是,內外轉子加工精度要求高,要滿足這一點必須有專用的刀具,并且加工后須對研跑合,影響大批量的生產,只有用粉末冶金壓制成型方法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現在也有用工程塑料一次成型,大大降低了生產要求和生產成本,為該泵的普及創造了條件。 結構及工作原理 一、結構 如圖1所示的擺線轉子泵實體模型,其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對內嚙合的齒輪——內、外轉子。它是由內轉子1、外轉子2、泵體3、底座4等組成。外轉子2在泵體3中可自由旋轉,泵體3與底座4通過螺釘連為一體,內、外轉子的嚙合必須有正確的偏心距,因為擺線齒輪與漸開線齒輪不同,它沒有可分性。偏心距不正確,將影響內、外轉子的嚙合,從而使效率下降,并產生噪聲,甚至導致轉子的損壞。 使用這種油泵的縫紉機有“兄弟”牌LH4-B814型平頭鎖眼機、“星菱”牌FW-777型繃縫機等。
QQ截圖20130531143030.png (174.24 KB, 下載次數: 120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1 14:50 上傳
在擺線型內嚙合泵中,內轉子為主動輪,外轉子為從動輪,兩者做同向運動。內、外轉子的速比i=Z1/Z2。由于內、外轉子的嚙合過程存在“二次嚙合作用”,因此,能形成幾個獨立的封閉包液腔。隨著內、外轉子的嚙合旋轉,各包液腔的容積將發生不同的變化。例如,在圖2的a時包液腔V1容積最小,在圖2的e時包液腔V5的容積達最大值。當包液腔容積由小變大時,包液腔內產生局部真空,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油液通過底座進油口被吸入,此時即為吸油過程。當包液腔容積達到最大值時,吸油過程結束(圖2a~e)。隨著轉子的嚙合旋轉,包液腔的容積由大變小,包液腔內的油液從排油口中被壓出,此為泵的排油過程(圖2e~h)。 由圖2可知,轉子泵在工作過程中,內轉子的一個齒每轉過一周,出現一個工作循環,即完成泵的吸油至排油過程。一個轉子泵的內轉子有Z1個齒,它每旋轉一周,必然出現Z1個與上述V腔相同的工作循環,泵便通過此Z1個工作循環連續不斷地向外輸油。故當內外轉子繞互相平行的兩軸線作不同轉速同方向轉動時,必發生相對運動,此運動使內外轉子間產生不斷變化的空間,并與吸油和排油道接通,起到泵的作用。 內、外轉子齒廓幾何關系 一、外轉子: 外轉子齒廓由Z2個等分均勻的圓弧組成。 二、內轉子: 內轉子齒數為Z1=Z2-1,齒廓是與外轉子在保持一定的偏心距e的條件下,按固定傳動比嚙合運動的圓弧齒廓的共軛曲線,此曲線是一條短幅外擺的內等距線。 三、內外轉子的結構參數:圖3所示為內外轉子嚙合圖,外轉子的參數有:a-齒形圓半徑, R-創成圓半徑,L-限制圓半徑,r-內切圓半徑,D-外徑,Z2-齒數;內轉子的參數有:ρ1-長徑,ρ2-短徑,d-內徑, Z1-齒數,內外轉子偏心距為e。 其中,決定轉子形狀和大小的原始參數是Z1、 Z2、e、R和a,其余參數可通過內外轉子嚙合的幾個特殊嚙合位置簡單進行推算。
QQ截圖20130531143050.png (53.91 KB, 下載次數: 118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1 14:50 上傳
|